“百千万工程”突击队 | 品嵌瓷、观木偶,巧创文旅助力金石非遗传承

发布者:艺术学院发布时间:2024-09-02浏览次数:10

7月15日-7月21日,来自广东财经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的巧创文旅实践团,积极响应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号召,围绕潮州市金石镇当地各类丰富的非遗文化开展调研学习活动。在带队老师刁培煌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团队走访多个非遗文化工作室和研究机构,通过实地考察与访谈,收集了大量潮州非遗文化的第一手资料,团队以金石大道为中心,融合潮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创产品设计的文旅游路规划,引领游客深度探索潮州金石镇丰富的文旅资源,感受非遗文化的独特韵味。



品嵌瓷技艺,感立体之美


嵌瓷早在明代万历年间就已在民间出现,主要是运用各种彩色瓷片剪裁镶嵌表现形象的建筑装饰艺术,与木雕、石雕合称潮汕三大传统建筑装饰艺术,也是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坐落在潮安区金石镇湖美村的潮州嵌瓷博物馆,不仅收藏了《二十四孝图》系列嵌瓷屏画等百余件嵌瓷藏品,其中多数出自湖美村的潮州嵌瓷代表性传承人卢芝高大师之手,还是潮州嵌瓷工艺重要的传承交流基地。



在展厅中,各式作品工艺轶群、精妙绝伦,每一件藏品都蕴含着作者的满腔心血,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唯一。队员们在展厅内认真地观赏着不同作品,如痴如迷,沉醉其中。伴着色彩鲜艳的瓷片,队员们仿佛穿越回了历史传说中,身临其境。



卢芝高先生曾说过:“外国人觉得这些废品、没用的盆碗,重制以后竟变成了一件艺术品,感到十分不可思议。”这正非常完美地切合了中国民间艺术的魅力,看起来没用的碗盆可以成为艺术品、看起来“没文化的农民”是非遗文化的传承人。嵌瓷艺术来源于百姓人民,厚重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却又不失栩栩如生带来的灵动飘逸,如此相结合构成了独特的潮州嵌瓷技艺。“现在都是整个拿去烧制,几乎不用刻意去学习这门手艺。”卢芝高说,而潮州嵌瓷博物馆里收集的作品,全部是手工制作的嵌瓷,“都是一个个剪出来的,和买成品拼接是两回事。”


识铁枝木偶,享传统潮剧


铁枝木偶同样也是金石镇的特色非遗文化之一,是由南宋时期传入的皮影戏演变而来,形成于清代,主要采用推、拉、提、拨、抖等技法表演出飞天、入地、骑马等高难度动作,传情传神于木偶,而铁枝木偶的制作更是集合了多项非遗技艺。



在铁枝木偶博物馆,实践团采访了铁枝木偶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陈培森先生,他向同学们介绍了他从业四十余年的经历与体会。队员们被他淳朴的言语感动,在陈培森先生提及目前铁枝木偶的学徒多半途而废、难以维持生计等现实问题时,来自潮州本地的队员林晓潼分享了自己上学时的学校组织学习潮州大锣鼓的经历,“对于很多人来说,非遗文化就是了解一下的程度,所以您非常了不起”。



说起传承非遗文化的创新,陈培森先生表示“我应该是全国最早开始做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早在2013年陈培森先生的团队就开始在潮州各学校进行宣传,并结合当下热点话题创作防疫、禁毒等主题节目。在访谈过程中,陈培森先生称建造这座博物馆的初衷是“想给我的木偶们一个睡觉的地方”,如今木偶们祥和地躺在展柜中仿佛做着美梦,而陈培森先生则是守护这些木偶们好梦的造梦人。



集师生之智,助金石非遗


7月21日上午,师生团队与金石镇党委委员刘剑芸开展座谈会。实践团队长蔡紫琪汇报了调研成果及文旅线路规划方向,介绍了将非遗文化IP融入文旅路线规划的初步设想。刘剑芸对实践团的调研工作和规划方案表示肯定,并结合金石镇实际情况和未来规划提出了改进建议,希望学生们能继续发挥专业优势,为金石镇的非遗文旅发展贡献力量。刁培煌对广财产品设计的专业特色、产学研等情况进行了讲解,学生们顺利完成实践活动任务他由衷地感到高兴,同时强调了互动体验和产品IP引领游客探索非遗文化的重要性,鼓励学生们将与地方特色与研学旅行相结合,设计富有创意的文创产品和研学游戏,提升游客体验并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双方就后续合作的具体形式、活动流程以及如何进一步提升游客体验等进行了热烈讨论,并达成了初步共识。实践团将结合金石镇的发展需求,进一步完善文旅线路规划,结合当地特点创造一系列文创产品,推动非遗文旅项目的落地实施,为潮州金石镇的乡村振兴和文化传承贡献力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