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进高校” | 慧眼识玉品鉴会

发布者:李勇平发布时间:2022-04-07浏览次数:112

非遗进高校” | 慧眼识玉品鉴会



43日上午,艺术与设计学院党委副书记、广绿玉文化专家林强在学院901会议室,为清明假期留校学生举办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进高校”活动,科普玉石品鉴的基本常识,分享田野工作心得。陈国栋副校长、学工部部长苏明华、党办校办副主任刘大鹏、后勤处副处长苏土交等出席活动。




走进会场,硕大的会议桌上摆设着广绿玉、翡翠、玛瑙、玉髓等矿物样本与工艺样品,还有一些观察玉料的照明、放大镜等工具。大四毕业班的同学笑着说,想不到毕业前来了一场豪华文化餐,真是大开眼界。




林强现为广东省地理标志专家库专家,广绿玉文化研究首席专家,承担过《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广绿玉)》、《广东省地方标准(广绿玉)》技术标准的起草工作,为广东民间工艺文化遗产研究、地方经济发展作出贡献,现兼任粤港澳大湾区民间工艺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原广绿玉文化研究中心)负责人。曾任《西江日报》等报刊“强哥聊玉”专栏作者。

分享会播放了中央电视台的品牌栏目《文明密码肇庆寻宝》对林强田野工作采访的专题纪录片,为同学们展现林强深入肇庆市广宁县广绿玉矿区开展田野的一些片段,随着记者与镜头生动揭示广绿玉与民间艺人和矿农的生活。



林强从“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话题入手,分享他十多年来从事绥江流域民间工艺与民俗文化田野调查的经历与感悟,引导同学们从书斋走向田野,深入基层实践,用脚去丈量土地,用所学专业知识助力乡村振兴,鼓励同学们要涵养家国情怀,坚持学为民所用,到基层去开展志愿服务。


林强从地质学、矿物学基本知识为大家揭示广绿玉的成矿原理,从古人类文明进化与自然地理、文化地理对审美观念形成的影响,为大家讲解“美石为玉”的宝玉学市场嬗变,娓娓道来,让同学们初步了解关于玉石收藏的基本知识。




品鉴会后期,林强邀请同学们一起上手感受不同玉石样本的质地、光泽,观察色彩、图文的变化,领悟玉料的硬度、折光率、透明度等最基本的品鉴概念。




林强结合野外考古实践的体会,启发毕业生从玉矿形成到自然生态的视觉呈现,从玉雕工匠到玉器作品诞生过程挖掘创意源,开发动画、游戏、文创产品等设计思路,实现玉文化的数字化呈现,推动传统工艺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拓宽就业、创业的渠道,同时也为乡村振兴作出贡献。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