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信息可视化处理
授课时间:11月1日至12月25日 共八周,32学时
授课对象:19级视觉传达设计1、2班;20级数字媒体艺术3班
授课地点:广东财经大学广州校区实验楼302
任课教师:梁羡荣
企业实践导师:王哲(凡锐科技)、梁家鹏(猩小厨)
01 课程论述
《信息可视化处理(设计)》是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课程之一,是数据的采集、提取和理解是人类感知和认识世界的基本途径之一,数据可视化为人类洞察数据的内涵、理解数据蕴藏的规律提供了重要的手段。
随着数据时代的来临,大数据的分析、挖掘与可视化已经成为信息技术发展的迫切需求。
面对当前科学可视化、信息可视化、可视分析研究和应用的新形势,需要发展新的复杂数据的处理、分析与可视化方法,并围绕实际科学和社会问题的求解设计高效的人机交互界面。
本课程将以归纳介绍核心的数据可视化原理为主,覆盖最重要、最基础的数据可视化知识点。以“立德树人”引领,通过课程设计来渗透、文化环境熏陶、社会实践强化、管理制度规范、社会资源融合等途径落实“三全育人”理念,从德、智、体(田野调查)、美、劳(设计实践)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02 课程思路

《信息可视化处理(设计)》主要讲授了信息可视化的概述与理论、信息可视化设计的概念原则与类型、信息可视化设计的流程、信息可视化的应用与展望。让同学们系统地学习了信息可视化的理论与法则、流程与方法、标准与评价。校企项目联动的方式更加丰富了课程的创作层次,形成两个赛道、4个方向的创作选题。如此,既有指向性又不缺乏自由度,既有艺术体现也有行业对标。企业实践导师进课堂,让课程教学成果的可持续性与商业应用性得到了很大的提升,4周授课+3周练习+1周汇报的教学范式,有效地保证了课程设计的实施,充分地提供了小组协作执行、教师辅导的时间,提升了课程教学成果的质量。
课程引导同学们通过文化研究、非遗传承、工艺再设计、红色文旅解读、商业思考、自我认知等方面完成信息处理、可视化设计的全过程,并创作出了诸多优秀作品。
个人作业:自我认识
1.自我剖析(自我介绍)
2.关于我(学习与生活)
小组作业:
1、文化创新选题(参赛)
a、研究红色文旅相关文化
b、研究粤港澳大湾区文化
2、商业项目选题(奖金+证书)
a、Howsala DIY菜品小程序UI
b、凡锐科技智慧门店页面设计
03 课程商业选题作业获奖情况:
经过8周的《信息可视化处理(设计)》课程讲授与教学,同学们进行了个人作业及小组作业的练习与创作。个人作业比较自由,主要是通过自我审视与自我信息剖析,将自己或自己生活相关的信息经过可视化图形图像的方式展现出来,是一次十分有趣有意义的自我介绍。小组作业通过自由选择两个赛道:文化创新选题与商业项目选题。文化创新选题进行了文化研究、非遗传承、工艺再设计、红色文旅解读…;商业项目选题则通过商业需求解读、用户分析、市场调研、行业对标、交互思维、商业思考…等与导师进行了多次碰撞与沟通,通过不断地革新思考与设计打磨,完成信息处理、可视化设计的全过程,并创作出了诸多优秀成果。
在课程结束日2021年12月25日举办了成果汇报发布,邀请了视觉传达设计系蒙萃桦主任、陈玲杰副教授,数字媒体艺术系宋琦主任(学院副院长)、陈文静老师,恰逢学院党委书记彭翠峰书记教学督导老师巡查督导,与企业实践导师王哲(广东凡锐科技CEO )和丁晓霞(广东凡锐科技总经理)以及梁家鹏(广州猩小厨总经理)一同参与成果点评与评分。企业委托项目由委托方评价为主(占比80%),最终评选出中标的项目(一等奖)以及对应奖项。所有商业项目奖项都有企业提供的奖金与和企业与学院共同盖章认证的荣誉证书。
21级视觉传达2班全体同学、21级数字媒体三班部分同学观摩了课程成果发布会。
以下是商业项目获奖的结果:
拓凡者智慧门店设计
一等奖
温乐言、黄咏琦、邓雅文

优秀奖
黄嘉怡、朱佳润、韦继滟(19视传)

Howsala 客户DIY点餐程序设计
一等奖
刘慕祺 文乐恩(19视传)

二等奖
陆嘉辉 邱宏境 杨凯露 谢稼慧

三等奖
田峰豪 李潇 容超平 黄佳灵

优秀奖
1.谢晓

2.杨欣雨 梁丽婷

3.李笑谈(19视传)

4.接均衡 黄东良(19视传)

04 优秀作品展示(部分)
《广式茶楼》
何青颖、莫瑜玲、吴和洋(19视传)

《广彩瓷》
19视传设计:许耀文 刘慧婷 曾诗琪

《淮海战役支前力量》
19视传设计:周嘉智

《广州牙雕》
19视传设计:钟海燕

《howsala》
19视传设计:刘慕祺 文乐恩

《醒狮基本步法》
19视传设计:唐雨晴


《HOW SALA》
20数媒艺术:田峰豪 李潇 容超平 黄佳灵

05 教师课程感言

通过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探索了“双师双轨”+“课程思政”模式的课程教学,从课程成果呈现的质量,企业导师、参加点评教师以及课程学生的反馈来看,这次课程的教学是成功的、是高质量的。实战项目进课堂保证了课程的行业水准输出,可面对国际数字港口市场;而地域文化体验又可以让同学们脚踏实地,潜心研究自己的文化,并用自己的可视化语言传递给更多的人。本次课程模式既有实践育人,又有文化自信培育,不仅教授学生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时代使命感。回归“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高等教育明确指向中来。
06 学生课程感言
1、何智春、罗马驰(20数媒三班)
自接触信息可视化这门课程以来已经两个月了,随着课程的结束,感觉一身轻松,同时也有了不少收获。这八周以来,我的审美、画面布局、文字排版等方面的能力都有了相应的提升,视野也开阔了许多。这门课程还逼着我学会了一些新的方法用于我的画面表达。记得开课之前,我对信息可视化的印象还停留在“不过是个用画面传达信息的课而已”,但真的接触了才发现自己想的有多么肤浅。不管是信息传达的先后顺序、主次关系,还是画面整体风格的统一和画面美感,以及能不能又快又不乏创意的传达出自己要表达的准确信息,这其中都有太多太多的学问与细节。尽管目前的我在信息可视化这方面仍然只是个渣渣,需要学习的知识还有太多太多,但这确实是一次不错的试炼,对今后的学习与生活大有裨益。
最后衷心感谢老梁让信息可视化这门课变的生动有趣,您幽默风趣的风格使课堂氛围一直保持的很好,您对我们作业的点评既中肯也容易理解,即使我们作业做的很烂您也不会批评的太过。
最后祝您升职加薪,期待下次相遇。
2、吴冠华、黄宗鹏(20数媒三班)
《信息可视化处理(设计)》对于我来说一定程度的培养了我的图形设计能力以及图画在同一画面的统一性,简单点说就是要在同一画面的图形风格要一致,这是我上课最直接的收获。同时,这门课程有意思的是把一切文字都尽可能的图形可视化这一教学内涵,我也觉得十分有意思。而且在期末作业的选择上,给大家多种选择方式去选择自己心仪的期末作业形式同时引入校企合作。这种联动是我第一次接触,尽管我并没有做商业项目。但我能很明显的感觉到同学们的积极性被老师在调动和引导。这也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个点。
但我觉得可惜的是对于平时作业里的关于“我”的这么一个主题,对于我这种耻于表达的人来说,我很难去切身的去评定一个客观的自己。
3、涂婉晴、傅小燕(20数媒三班)
通过信息可视化设计这八周的课程,我们学到了很多新的知识,也通过跟大家的相互交流,看到了许多不同的想法。我们的课程作业选用两个赛道、4个方向的创作选题。
既有指向性又不缺乏自由度,与行业对标的项目。对接商业标准,让我们可以提前接触到行业内的一些干货,为我们提供了接触一些实际项目的条件,大大的提升了课程的实用性和灵活性,我们也从中获得了提升。
每次的方案汇报,老师都很认真负责的为同学们答疑解惑,一次次的提出修改意见,或者提出一些好的构想和建议,为我们的方案的一步步细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这八周的信息可视化设计课程真的让我们受益匪浅,相信日后也会吸取这次课程的经验。
4、蔡燕珊、黄然(20数媒三班)

这门课程除了在学习上给我们无限的帮助与指引外,还能给予我们更多在学术道路上的思考,让我们感受到了信息可视化设计这条路的深邃,老师的耐心指导和细致评价也激发了我们内心对信息可视化设计相关的知识的渴望。
《信息可视化处理(设计)》这门课程的教学方法是我们以前没有接触过的,但真正做到了学而有得。在这次设计过程中,培养了我们小组成员间相互协作的能力,体会了学以致用、突出自己劳动成果的喜悦心情,从中发现自己平时学习的不足和薄弱环节,从而加以弥补。
设计课程时,老师分析了许多优秀的设计案例,以及许多优秀的设计方法,并训练我们在短时间内出方案的能力。在这期间我们不仅学习到了自己的设计不足的原因及常见的错误,同时也学到了其他同学的优缺点,可以弥补以后同样的错误。
5、田峰豪、李潇、容超平、黄佳灵(20数媒三班)

经过短短半学期的《信息可视化处理(设计)》这门课程的系统学习,我们觉得受益匪浅。信息可视化处理这门课程整体上偏重于实践,很好的锻炼了我们每一个人,让我们从动脑到动手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在学习过程中,深刻感受到梁羡荣老师独特的授课方式,摒弃一贯的老式课本授课方式,在老师激情讲课的同时,在课外也得到了实践,得到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第一个课程内容-自我认知的可视化对我们而言是对所学课程内容掌握情况的一次自我验证,从而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通过课程内容能提高我们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能全面检查并掌握所学内容。
课程的第二个主要内容是小组合作与校企项目联动,4个方向的创作选题。从课程性质上讲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它的目的和任务就是训练我们的能力,选择与校企联动做企业项目,大大锻炼了我们适应社会和培养实践能力与技能。这样的学习让我们将只是更灵活的运用,更好的将只是和实践结合在一起并转化为技能。培养我们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具备初步分析和解决设计方案问题的能力,进而增加其对学习和应用相关专业课的兴趣。
在为期一个半月的作业过程中,我们不断的修改,咨询,逐步完善。最终也取得了老师、学院领导及企业导师初步认可,再次感谢梁老师的细微指导,让我们认知到自身的不足,同时也获得了极大的进步,最终取得良好成果。
结语,感谢老师及企业导师于我们的作业颁发奖状与奖金,以兹鼓励。于我们是奖励更是鞭策,荣获嘉奖值日,既是下一个奋斗目标开始之时,做得更好,更到位,这才是对嘉奖的最好诠释。
6、陆嘉辉、邱宏境、杨凯露、谢稼慧(20数媒三班)
《信息可视化处理(设计)》是我们第二次上老梁的课程了,第一次是《互动编程艺术》。这次的课程是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必修课程,在上这门课之前,大家都觉得这是一门无聊且枯燥的课程,可当课程开始时才发现,这门课原来不是想象中那样,老梁以幽默的风格,让这本无聊枯燥的课程,变得更加的有趣,我们也在这种氛围中学习到了许多东西,使得我们在展示最后作品的页面中,信息更加的明确和更易于理解。
在结课作业中,梁老师给了我们两个赛道,五个方向供我们选择,其中梁老师引入了企业,他们是我们优秀的学长学姐。这使得我们获得了一个在大学生涯中接触企业的机会,让我们提前适应了未来中我们将长期接触的甲方。
最后,我们在结课时获得了企业给我们设计颁发的奖状和奖金,极大的鼓舞了我们设计的热情。这门课程对我来说是一个极有意义的课程,老梁是一个优秀的老师,相信这门课程带给我们的收获不仅仅是我们目前所看到的这些,期待下一次再次上老梁的课程!
7、李锦仪、梅嘉瑜、邓淑婷(20数媒三班)
这是一次不一样的教学
老师特别注重互动,和以往的听课都有所不同,整个听课过程,都有在互动,生动有趣,用我们所见告诉我们经验不一定正确,但是经验有助于我们对知识进行甄别。一面的知识灌输的效果,不如像老师那样设置一系列问题,学生讨论更有效果。
可视化教学的认识:
通过几次的学习,让我有点懵懵懂懂了。可视化教学,就是让你的整个教学过程用图的方式展现出来,包括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思维过程。
在可视化教学中,绘画不是重点,思维转化成绘画才是重点。
下面这是我们小组在这半学年的课程上关于信息可视化处理这一课程的理解。
数据可视化意义是协助人们更好地分析数据,分析出的信息内容的品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大数据分析工具其表达形式,对数据列举所构成的数据信息中所包括的意义开展分析,使分析结果可视化。实际上数据可视化意义便是做好视觉效果,数据可视化将技术性与造型艺术融合,依靠图形化的方式,清楚合理地传递与沟通交流信息内容。
这次的结课作业,我们反思一下,最终成品没能准确的传达我们的主题,小组间,与老师间没能主动多请教,是我们的不足,下次会引以为戒,吸取教训。这个学期,学到了许多,谢谢老师的教导。
8、吴静欣 杨嘉琳 李畅欣 陈腾鸿(20数媒三班)
自从上了《信息可视化处理(设计)》这门课程,我们对设计的了解更加深入了。以前对设计的感觉是比较空的,不知道什么是好的设计,什么设计才是被人们所接受的,什么设计是优秀且使用的,感觉离我们挺远的。信息可视化在设计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在设计领域所占的比重是重中之重,是我们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未来发展的一个必修课,这也是学院安排这个课程的原因,所以,我们小组对于这个课程是很看重的,都抱着一种认真的态度去对待。
梁老师上的这个课,我们总可以在他的理论里面学到很实用的东西,这种东西不会很空泛,我们可以直接的明白甲方需要什么设计,什么样的作品才能达到商业标准。在达到商业标准的同时,老梁总是会让我们对原来的作品进行修改,让作品的高度更上一层,特别在文化底蕴方面,这一点,我们收益匪浅。我们的小组作业是大湾区红色文化的可视化,我们着重当地的文化底蕴,融合当下流行的扁平化风格,是我们的作品在有商业价值的同时,更有文化底蕴。
这个课程给我们带来很多东西,我们也可以和之后的课程相互串联起来,更丰富自身。
9、黄咏琦,温乐言,邓雅文(20数媒三班)
大二第一个学期已然接近尾声,在老师的教导和同学们的激发下,感悟良多。同时也感激最后一节课百忙之中抽空而来愿意指点和提升我们的企业家老师和师兄师姐。
我们初步构建了有关信息可视化的架构,知道了需要通过信息可视化的方式呈现的具体应用场景,也知道了对应场景大致应该采取什么可视化的方式。
除此之外,老师通过红色文化、湾区文化、引进商业标准的方式督促我们迅速成长,对于我们小组而言,第一次接触到了真正的“甲方”要求,通过查阅资料逐步拆解,再构建一个小程序的具体架构,并一步步细化,具体实施下去的过程中,学到了很多。既学到了Adobe xd等软件的操作,还了解到了如何接近界面设计的商业化标准,以及团队的沟通协作。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进一步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不断纠正的同时又不断发现,最后进行重复的自我完善,每天的进步来自于日常生活的不断积累,信息可视化这门课程在设计之路上更是让我们提升一个台阶,最后,师兄师姐带来的鼓励政策和人才培养计划也非常友爱,善意满满,今后如果学有所得,也要向他们学习,回馈母校。
10、梁永全(20数媒三班)
首先,感谢老梁在这八周以来的授课指导,总的来说收获还是蛮大的,虽然技术还有待提高,但审美上学到了许多新的东西和新的体验。上完了信息可视化这个课,对于信息有了更深的理解,对于数字媒体这个专业我把它理解为两个方面,一个是信息的处理和传递,另一个则是与信息的互动。首先是信息的处理和传递,我对其本质的理解是:接收信息、处理信息、再传递信息。当我们得到一个需要处理的信息时,需要思考:我们要做什么?这个信息的本质是什么?我们的目的是什么以及要传递什么内容?要向谁传递?想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如何实现?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做之前要思路和把框架理清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不管是画画作图、文字、声音亦或者是其他的什么东西,都是属于我们可以巧妙处理的各种信息,以达到我们需要向别人传递具体内容的效果(可以更高效简洁理解信息)!而与信息的互动,则是一个相互反馈的过程,以前我觉得游戏就是游戏,但现在我觉得游戏就是属于一种激烈的信息互动。也许会有理解不得当的地方,但我相信随着知识的积累会不断的纠正的。
然后就是这次的期末作业,自我反省确实也是没有全力的去做,表示遗憾。但接下来的时间我在ishow的课程已经全部完成结束,我会好好的去提高自己的设计能力,期待大三的时候能更好的跟老梁学习,上老梁的课,老实说我来也是很喜欢的。
新的一年就快要到了,在这里祝老梁新年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