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为了让始生如蘖的同学们了解和掌握学术调研的方向选择、资料获取、信息整理与田野研究技能等方法,同时帮助同学们了解广州本土近代历史建筑文化的发展演变过程,感悟历史建筑的独特魅力与社会价值,配合专业学习进度,刘琼琳副教授组织21级环境一班同学们以“双百工程”创新创业项目为基础,开展两个月的第二课堂学术调研实践活动。整个调研过程,由本院研究生学长学姐带领本科一年级同学们一起开展,形成博硕本传帮带的协作模式,探索朋辈教育的新机制。
2021年12月16日晚,艺术与设计学院21级环境设计1班在综合楼310教室举行了“广东近代商贸建筑调研”汇报主题班会。学院党委副书记林强、班主任马越博士及研究生、其他班的同学们出席活动。

/主题调研活动的开展/
为了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广州本土近代建筑的发展源头及其背景载体,课题团队于11月17日下午考察了广州近代史重要见证者之一的粤海关博物馆、以及沙面岛近代建筑群。
粤海关博物馆建成于1916年,曾用作于管理沿海商贸、税务、邮政、翻译、海务等,为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署工程处建筑师戴维德·迪克(DavidC·Dick)设计,其为欧洲新古典主义风格建筑,并被视为广州近代西洋建筑的典范。

在粤海关博物馆,团队得到粤海关博物馆阮科长的热心接待和指导,阮科长鼓励更多的学者积极来研究粤海关建筑文化遗产,为文化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发展贡献力量。团队在粤海关博物馆中认真地聆听解说员的讲解,同学们深刻地领悟到历史进程的必然趋势与建筑存在的鉴知价值。
图3. 阮科长与我院研究生进行心得交流

图4. 粤海关大楼外观

图5. 我院学生团队正在认真聆听解说员的讲述

图6. 同学们沉醉于历史故事


/ 调研成果的汇报班会/
2021年12月16日晚,就广州本土近代建筑系列调研工作作阶段性小结与分享,学院组织主题班会,选取三个项目调研组进行汇报,分别是吴彦组、知食份子组及郑富文组,汇报会思维碰撞,气氛热烈。

第一组由“知食份子”组进行汇报,组长为陈胜英班长,成员有曹爱佳、池淑菁、何靖雯、范冬梅同学,该组本次调研题目为《广州沙面近代西式商业建筑研究》。

该组内容针对广州近代海关、银行、酒店类建筑的历史背景与艺术形式进行分析,分别以粤海关大楼、原汇丰银行、爱群大厦为例进行深入解析,梳理并总结出该类建筑在广州近代建筑中的重要意义与研究价值。

第二组由“吴彦组”组进行汇报,组长为吕贤涛班长,成员有林铭、孙先宇、韦雁嘉、吴咏琪、徐子茵同学,该组本次调研题目为《广州上下九骑楼建筑的文化特色及其保护发展》

该组调研内容针对广州骑楼建筑的历史背景、艺术形式与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骑楼建筑的相关特征和如何在保护与发展中进一步保证传统骑楼建筑的历史风貌能得以与时代融合与延续。


第三组由充满相声气氛的郑富文一组进行汇报,组长为郑富文同学,成员有肖祥,杨济铭、黄焌晚、黄显惠、王友腾同学。该组本次调研题目为《中国盐务副总稽核住宅调研汇报》,通过对中国盐务副总稽核住宅为例的沙面建筑梳理与分析,总结出了一套适用于沙面历史建筑群保护与发展的有效方案。

图15. 汇报内容非常务实,值得参考与学习

图16. 被该组幽默气氛所感染的研究生学长们
三小组在汇报结束。班主任刘琼琳副教授作小结,对三个小组的汇报分别做深入点评,对同学们首次调研任务作业的完成质量给予了高度的认可,并针对同学们在未来的专业团队构建与培养优质的课题项目等方面与同学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商讨。刘琼琳对同学们今后的学习规划作了指引,培养学习兴趣,聚焦学术研究,鼓励同学们积极争取本科生海外交流研学计划,拓展国际视野,为未来进一步深造奠定基础,要从大一就要树立明确的成长目标。

图17. 刘琼琳教授与同学们共同探讨学习问题
随后,学院党委副书记林强进行科研心得分享,并开展学业思想建设指导工作。

图18. 林强副书记作调研个案点评
林强指出,一个多月来参加了两次环境设计系大一同学的调研报告会,前后两次汇报展现的成果,反映出同学们飞跃性的进步,可喜可贺。

图19. 林强副书记分享心得,作学业思想建设
林强副书记从社会学与民俗文化生态视角,启迪同学们调研个案中遇到的城市建筑风貌演变的问题。结合当前广州城市正在发生的变化、国家政策对城市规划的影响以及时事要闻,从广州两千年文化沉淀到现代一线大都市的建设发展,从“数字化智慧城市”与“山水城市”建设理念到“绿水青山”生态文明,引导同学们深入思考未来设计师的社会责任与担当。指出当今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代,大学生需要加强社会实践,用脚去丈量土地,认真思考成长成材的目标定位与科学做好生涯规划。今年是国家“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乡村振兴是国家重要国策,为同学们的施展专业才华提供广阔的舞台,希望同学们涵养家国情怀,多关心和研究国家政策,着力于国家急需领域和专业前沿领域的学习研究,努力掌握真实本领,让所学服务于国家和人民的需求,在新时代的建设中实现人生价值。

图20. 林强与同学们进行案例讨论
/ 结语 /
本次调研与交流活动,让同学们有意识地进行历史建筑文化遗产的科研工作实践体验,使同学们在目前瞬息万变、错综复杂的社会交替过程中,逐渐找到历史血脉继承的真谛与未来血脉延续的方向。同学们对将来各自的研究方向、竞赛项目和设计工作等方面有了全新认知和思考,在不断增强自身文化自信的过程中,用独立的辩证思维去分析建筑背后的普遍联系与复杂关系,理解该建筑所存在的价值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