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直击|国际化访学沙龙聊翻天

发布者:伍泳尧发布时间:2019-05-26浏览次数:265

产品系国际化团队沙龙第二场于2019年5月8日(星期三晚上)于综合楼104展开。这是产品系教学团队为配合学院学生艺术素质教育的拓展及发挥产品系教师团队国际化视野的优势力量(在学校政策以及学院领导的高度重视下,产品系目前有7位老师,6位老师都具有海外访学的经历)举行的继“游走在澳大利亚的艺术宫里的所见、所想......”学术沙龙活动后的第二场主题为——我和你一起聊翻“美式教育”的天的学术沙龙活动。


开场,熊青珍教授介绍嘉宾老师和产品系教学团队成员。有意思的是,老师风趣地介绍本次讲座参考国外大学课堂的方式,大家可随意举手提问,老师们来解答,开心来“聊天”。

嘉宾老师和产品系团队介绍


/老师们“聊”分享/


同学们聚精会神地听老师们精彩的分享其各自在国外学习的见闻与收获———首先熊青珍“聊”经历。教授分享自己即使外语不好,为了走出去学习国外的教育方式、教育理念,鼓起勇气申请访学的经历,在团队的支持、帮助下,她参与了面试,并刻苦学习,突波重重困难,终于在面试中突出自己的长处,明确目标......这件事告诉我们:面对困难,哪怕面对的可能是失败,但只要努力、用心去做,就能做好。因为态度决定了一半的成功率。


同学们认真聆听


  

接着,金滨浩老师“聊”国外生活。他是最早参与到访学的,他去到位于美国华尔街中心的一所财经院校,重点在于去了解他们的教学,进而研习了三门课程。随后,进行了一场现场问卷调查,他对同学们关注度最高的话题“美国课堂的平时是怎么样的?”进行解答。他说,美国的课堂以我们的眼光看并不算多彩,但是他们作业种类多样,有案例研究、实地参观、参观会议、采访、设计小论文五种,课程丰富但也压力不小。


金滨浩老师分享


  

继而,张宇奇老师“聊”体会。当地学生和人们幸福感强是他与熊老师等老师一起去到西澳大利亚大学最大体会。不管学习还是生活,当地人会把享受放在第一位他在当地进行了建筑设计专题的学习,该门课程由教授、助教和二十多名学生对一个项目完成若干个方案,课程的前一二节是讲座形式,之后是互动式的教学帮助学生们完善方案,以及学生和老师会通过网络APP进行交流互动。是的,熊老师的插话(花)再次说明课堂上的过程是开心的、自由的,可以把想法做出来,做真实的自己。


张宇奇老师分享


  

接着,彭琬琰讲师关于作业的话题。告诉同学们的信息是:课程的阅读量要求高,每周要求两至三个报告,三四页的论文数量,拥有随堂小测试且算作平时分。并且由于修读者的跨度大,作业的提交形式也多种多样,有制作APP的,有制作肥皂的,也有拍摄视频的。而令她印象深刻的是当地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意识很强。


彭琬琰老师分享


  

宋琦副教授”学生的差别。美国学生与我们最大的差别在于,他们做一件事情会想得更多,会想前因后果,会试图去说服自己,并且说服更多,而不是像中国学生一样仅专注手里的事。这牵涉到面对问题的态度,遇到陡坡是硬着头皮解决,还是顺势而下,这是分岔,是面对新的内容中遇到问题的不同做法,而我们则更需要积极主动地去解决问题的态度


宋琦老师分享


  

接下来,敖景辉副教授“聊”课堂差异。用暴风雪停课事件和小孔成像原理教学的例子和我们说明了国内外的课堂差异在哪里。在国外,需要去挑战,除了去挑战课程外,还有生活上的挑战,比如出行,比如看病。去到国外需要去开拓视野,去看一些差不多类别的高校,看一些博物馆。


敖景辉老师分享


  

梁羡荣老师“聊”中西方学习方法上的差异。一针见血”地指出明显他们的独立性比较强,我们的依赖行为则更多一些......

梁羡荣老师分享



/提问环节/



1、请问国外是否会更自由更开放,老师对学生的作品接受尺度是否更大?

美国的教授上课一般带有强烈的个人特色,也就是说这个教授不一定会非常容忍或者说接受学生的观点。我们对美国课堂的预期是老师会给到更多的表达自由和个性化的发展,但我课堂班级里的学生也不太爱发言,也就是说老师的权威仍然在。

  

2、外国人是否原创性更强?

首先说说那边的创新程度吧,在能力上那边的学生并没有很强,但他们的独立性很强,他们大部分学生都是自己贷款读书而非由父母出钱。所以他们都想尽早毕业,课程排得很满,课业压力相当大,经济压力也相当大,所以说他们独立是这个意思。至于像大家说的一样,创新能力是否比我们强?主要看有没有勤奋,有没有自己的奋斗目标,有没有给自己压力?

  

3、国外是否安全?

虽然我们没有亲身经历过,但这些新闻讲的街头袭击、枪击事件之类的事件是真实存在的,并且发生概率比中国高。所以有出去看看世界的心思,就要学会怎样保证自己的安全。

  

4、国外学生除了有更大的压力外,与我们还有什么不同?

觉得就是一种在氛围浸染之下形成的自我运动的惯性。有些中国的学生也完全不逊色于外国的学生,但那是昙花一现的状态还是常态呢?我们大家心里或多或少都会对自己有一些不自信,但其实我们的同学有些在课堂上也表现出了非常丰富的解读能力,包括在跟教授交流时的表达方式。

  

5、国外的就业有什么不同?

美国是一个老牌的国家,发达了很多年,那边还有一面砝码,叫做社会福利服务,失业了有失业救济。但想要得到一些好的岗位就必须拔尖,就两个国家而言,我们这边有更多的就业可能,可以跳槽,那边的话,可能更多的是培养一些为社会服务的高端人才。所以发达国家有发达国家的好,发展中国家有发展中国家的好。

  

6、请问外国学校的教育资源和运营资源是怎样的?

关于学校资源,一些好的大学,哈佛大学的话,就和我们清华中大这种一样,社会资源用得比较好。每个社区都有很多活动,整个社会有很多免费的资源。

  

7、刚才提到国外的资源,那么我们学校有什么资源呢?

当然图书馆是免费的,广州市博物馆是免费的,大学城有个叫国家档案馆也是免费的,以及目前琶洲正在展出的音响与灯光展也是免费的,可以这么说:全国除了我们之外,没有一个比我们学校离广交会更近的学校了。(哈哈)

  


是的,正如最后熊青珍教授“聊”到的——我们资源优势在我们脚下,我们艺术与设计学院即将成立数字媒体专业,产品系今年的教学计划也将有新的变革,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将从四大方面进行教学方面的改革。



同学们提问


  

今晚的活动是一场关于国外访学经历的分享大“聊”餐。从中让我们对外国的教育方式及其教育理念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让我们有了一个新的起点,在此,希望同学们能够了解到国外的学习方式,看到别人的长处,在交流中开拓视野,在学习中取得进步。


大合照


关闭